
當海洋管道的路由確定后,隨之需要確定管道的登陸方式。而登陸方式的選擇又極大影響著海底管道的施工難度,因此應針對不同項目的登陸點地質條件、水深、環(huán)境載荷進行登陸方式具體分析。本文介紹了常見的幾種海洋管道登陸方式,并對其使用情況及特點進行了闡述。
在DNVGL-ST-F101中,介紹了4種常用的海底管道登陸方式,包括:開挖登陸、定向鉆登陸、立管棧橋(平臺)立管登陸及隧道登陸,每種方式具有各自的特點。
1.開挖登陸(Open Cut)
開挖登陸是最常見的一種登陸方式,節(jié)省投資且易于施工,常用于松軟、易開挖地層。然而對于硬巖、高差較大的地形,開挖登陸的應用明顯受限。
2.定向鉆登陸(HDD)
定向鉆穿越(HDD)已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到海底管道登陸中。采用常規(guī)的登陸方式,需要分析登陸段管道的坐底穩(wěn)定性、計算管道配重層、設計適合的埋深并進行管溝沖刷分析。如采用定向鉆登陸,即可有效克服前述困難,并最大程度的減小管道施工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3.立管登陸(Riser)
立管(Riser)也是海底管道登陸的基本方式,在比較陡峭的海岸線有時也考慮使用立管登陸。對于已有棧橋的海岸,采取立管登陸施工簡便,且不需破壞防波堤。然而在非登陸平臺的管道設計中,由于在岸邊布置立管卡比較困難,較少采用立管方式。
4.微型隧道登陸(Micro Tunneling)
在懸崖、硬巖等特殊區(qū)域,微型隧道已逐漸應用到海洋管道登陸。作為非開挖穿越方式之一,盾構一直是克服高硬度巖的終極手段。然而由于其施工難度和費用較高,還鮮有應用。
結論與建議
海洋管道登陸方式的選擇影響著海底管道的施工難度,因此應針對不同項目的登陸點地質條件、水深、環(huán)境載荷進行登陸方式具體分析。
除了應用傳統(tǒng)的開挖和立管登陸外,非開挖穿越由于其適應性強、不妨礙現有港區(qū)航道運輸,已越來越多應用在海洋管道登陸中。然而由于國際通用的海洋管道規(guī)范(如DNV)暫無對非開挖工程適用性的規(guī)定,工程如何采標、如何建設仍是目前的重點問題。筆者建議對非開挖穿越登陸和現有的海洋管道通用規(guī)范進行進一步的對標分析,確定適用的設計方法,以滿足日與俱增的非開挖穿越登陸工程需要。
素材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
網址:www.cscottphotography.com
掃碼微信直接咨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