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關于“北溪2號”的話題持續(xù)升溫,在被炸兩年半后,有媒體報導特朗普要重啟“北溪2號”,要在俄烏;鸷蠡謴投砹_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,引發(fā)廣泛爭議。這些神仙打架的事情我們吃瓜就好,今天蹭一下這個熱點,從管道的角度,來幫大家了解一下“北溪2號”。

一、何為“北溪2號”?
● 何為“北溪”?
“北溪”即Nord Stream,翻譯過來即為“北方溪流”(Nord為德語北方),用這個詞,是因為管道從俄羅斯北部出發(fā),穿過波羅的海北部區(qū)域,把天然氣送到北歐和西歐,所以“北”點明了地理位置。
● 為什么是“2號”?
有2號必然有1號,北溪1號是2005年開建,2011年投入運營,每年能輸送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到歐洲(主要是德國),但是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與日俱增,同時俄羅斯也想進一步繞開烏克蘭(很多老管道都要經過烏克蘭,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,俄烏交惡),北溪2號應運而生。

二、“北溪2號”管道的概況?
● 路線與長度:
管道起自俄羅斯維堡(Vyborg),途經波羅的海海底,終至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(Greifswald),全長約1,222公里。
● 輸送能力:
北溪2號由兩條平行的海底管道組成,每條管道的年輸氣能力均為275億立方米,整體年輸送能力為550億立方米,設計壽命為50年。 按照計劃,加上之前的北溪1號,年總輸送能力將達到1100億立方米。
● 投資與合作:
項目總投資約95億歐元,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(yè)股份公司與法國ENGIE、奧地利OMV、荷蘭殼牌、德國Uniper和Wintershall等歐洲能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,其中俄羅斯出資占比約50%。
三、“北溪2號”用的啥管道?
北溪2號由大約20萬個(每條管線約10萬個)平均長度12米、外徑約為1,400毫米(約55英寸)、內徑約為1,153毫米(約45.4英寸)的預制鋼管組成,其最高設計壓力達220ba(22MPa),管道具體情況如下:
● 高強度碳鋼:
用的是高強度碳鋼(API 5L X70級),抗拉強度高,能承受220巴內壓和海底擠壓。鋼材厚度從26毫米到41毫米不等,根據水深和壓力調整。
● 防腐層:
—— 內壁還有環(huán)氧涂層,減少摩擦,提高天然氣在管道內的流動效率。
—— 外面裹了三層聚乙烯涂層(3LPE),防海水腐蝕,具體如下:
(1)粘接層:通常為環(huán)氧粉末涂層,增強管道鋼體與防腐層之間的附著力。
(2)防腐層:熔結環(huán)氧粉末(FBE)涂層,提供主要的防腐功能,保護管道免受外部環(huán)境侵蝕。
(3)聚乙烯保護層:提供物理保護,防止機械損傷,并進一步增強防腐性能。
● 混凝土外殼:
每段管外加6-11厘米厚的混凝土包裹,每段混凝土包裹的管道重量約為24噸,不僅增強了管道的機械強度,還確保其在海底的穩(wěn)定性,防止漂移或移動。
四、“北溪2號”如何鋪設?
北溪二號的鋪設主要依靠專用鋪管船,如“開拓精神號”(Pioneering Spirit)和“幸運號”(Fortuna)。這些船舶配備動態(tài)定位系統(tǒng)(DP)和自動化焊接設備,能在復雜海況下作業(yè)。鋪設過程分為以下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:
(1)管道焊接
● 在鋪管船上,12米長的單根管道被逐一對接。
● 使用自動焊接技術(如雙面埋弧焊)連接管道,確保焊縫強度達到設計標準。
● 焊縫經過X射線檢測,確認無缺陷后涂上防腐層。
(2)下放管道
● 焊接好的管道通過船尾的“鋪管塔”(Stinger)緩慢下放到海底。鋪管塔是一個可調節(jié)角度的支撐結構,確保管道以適當弧度進入水面,避免過度彎曲。
● 鋪設速度通常為每天2-3公里,視天氣和海況而定。
(3)海底定位與調整
● 管道下放后,依靠自身重量沉入海底,但需確保其貼合預定路徑。
● 在水深較淺或地形復雜的區(qū)域,需用挖泥船預先清理海床,或在管道下方填充礫石墊層,以防止管道懸空或受力不均。
● 遙控潛水器(ROV)全程監(jiān)控管道位置,必要時進行微調。
(4)特殊區(qū)域處理
● 穿越障礙:
在遇到沉船或電纜時,管道可能通過架橋或繞行方式避開。
● 海底爆炸物清理:
波羅的海遺留大量二戰(zhàn)時期的未爆彈藥,需由專業(yè)爆破團隊提前引爆或移除。
五、“北溪2號”被炸
遺憾的是,這項耗時6年、耗資95億歐元的宏偉工程,命運多舛。剛剛于2021年9月竣工,便遭遇美國制裁和歐盟內部紛爭,遲遲未獲運營許可。
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(fā),德國直接叫停認證。同年9月26日,北溪一號和二號管道在波羅的海海域發(fā)生爆炸,北溪1號的兩條和北溪2號中的一條嚴重受損。至此,北溪二號尚未投入使用,便成為耗資巨大的擺設。
來源:管道直通車公眾號
網址:www.cscottphotography.com
掃碼微信直接咨詢
